新华报业网讯 6月底,随着沛县煤盐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天安化工项目1号炉、2号炉的投产和厂区道路硬化、绿化工程的完工,一个崭新的花园式现代化厂区呈现在人们面前,尤其是该项目焦炭产品稳定生产,标志着天安化工这个投资18亿元年产130万吨焦炭和15万吨甲醇的煤化工“巨无霸”企业已经强势起步。作为徐州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的沛县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已为自己量身“锻造”出了煤盐化工、铝加工、农副产品加工三大独具特色的产业链条,资源优势通过产业链的“镀金”成功转化为经济优势。
沛县是个资源大县,煤炭占全省总储量的60%,周边半径50公里范围内,岩盐储量250亿吨,是目前国内同时占有盐资源、煤资源和煤盐化工配套产业资源优势的少数地区之一。往日的煤炭只被堆在露天场里简单地“叫卖”,盐化工更是无从谈起,煤盐产业更像是个专搞贸易的“第三产业”。低附加值的“资源困局”倒逼沛县应时制定了《煤盐化工产业发展规划》,该规划的出台让“棘手”的黑煤白盐迎来了“镀金”的时代。
“从煤炭到甲醇,再到醋酸、二甲醚、乙二醇、烯烃等化工原料进而延伸加工到工业成品,一吨煤变成焦炭增值1.3倍,转化成化工原料增值10倍以上,链条再往下走形成工业产品,最终煤增值30倍以上。煤盐企业彼此互补衔接,循环发展的‘隐形’价值更是可观。”沛县县委书记冯兴振给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
提高附加值就是方向,得到了广阔发展空间的沛县煤化工和盐化工产业两者交错并行,犹如乒乓“双打”伙伴,产品互补,废料互消。不断伸长外扩的产业链条形成了“根系式”发展景象。目前沛县煤盐化工产业集聚已形成拥有天安化工、天裕化工、天成氯碱、中兴化工等18个项目,总投资160亿元,已跻身全国七大煤化工基地,昔日成堆的黑煤白盐完成了由点到线再到面的“黄金涅槃”,身价倍增。
在发展煤盐化工产业同时,沛县不断壮大产业规模,利用资源优势打造新型铝材产业链,出台了《铝产业发展规划》,着力建设铝加工产业园,引入华西集团年产10万吨高精铝板、上海能源10万吨高精铝板带和沃德15万吨工业和建筑型材等重大“龙头”项目,形成“铝―铝板带―铝箔—铝型材”等产业链条;集聚大屯铝业电解铝、华丰高精铝板带、沃德铝型材等项目12个,总投资100多亿元。去年,沛县新型铝材产业园成功入选中国县域产业集群竞争力100强,荣获中国新型铝材产业基地称号。
农产品加工产业的壮大赋予了“工业强县,农业富民”的崭新内涵,在沛县,以肉鸭、果蔬为代表的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在鼓起农民钱袋子的同时也成了这个全国百强县的支柱产业之一。肉鸭养殖是沛县传统强势农业项目,近年来沛县推进肉鸭深加工产业,使普通的肉鸭价格倍增。
目前,肉鸭养殖已经幻化成为了产业“磁石”,吸引了龙头企业纷纷落户,截至目前,该县已与河南华英集团签约了每年4000万羽肉鸭宰杀、羽绒加工、熟食加工项目,与泰州金江集团签订了投资2亿元的昂德养殖项目等。目前包括雨润、华英、桂柳、中意、远景羽绒等农副产品深加工“巨头” 在沛县落户的达82家,总投资60多亿元。全县肉鸭年孵化、养殖和加工量均超过1.7亿羽,实现了肉鸭养殖、孵化、加工三个全国,形成了集规模养殖、精深加工、饲料禽药于一体、10万人从业的百亿元产业。去年“古沛龙飞鸭”品牌扬名全国首届肉鸭论坛。
为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沛县创造性地亮出了农业园区化发展模式。 在沛县10平方公里的江苏省外向型农产品加工园内,以大丰食品、虹达食品、顺福食品为骨干的蔬菜加工企业达到31家,年加工能力30万吨,形成了集采后分级、冷贮、包装、保鲜、速冻、脱水及精深加工于一体的蔬菜加工产业链。随着农业转型的步步深入,全国县级国际都市农业示范县、全国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全国无公害农产品建设基地县、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国家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单位、省现代农业高科技园区、省绿色食品产业园等一批含金量十足的称号成为了沛县现代农业转型升级道路上的成功标志。
在谈及沛县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方向时,冯兴振表示:用3至5年时间,将年产1200万吨原煤、沛县及周边的200万吨铝锭和高效设施农业的初级农产品三大产业一半以上在县内加工。三大产业实现‘3个50%转化’,分别达到500亿产值的规模!”